“不光是咱们的人,这些日子但凡求见燕王的人,燕王都是一律不见的。”
他顿了顿,看着池期徇无精打采的模样,又说。
“老爷可能不知道,自从那日堂审之后,王爷因为偏向着袁家一家人说话,这几日陆续有拦截王爷马车或者找上门求告的百姓,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。”
“有的是爹告女儿,让外嫁女赡养自己或者给自己拿银子的。也有的是爹告儿子,让已经入赘别人家的儿子赡养自己,生的孩子跟父姓。”
“还有要堂而皇之入住女儿家里的,甚至要当家做主,都学着那袁家人,怎一个乱字了得。”
“王爷不胜其烦,这几日都闭门不出,要不是碍于情面,怕驱赶百姓传出去名声不好,只怕接近王爷落脚地的人都要被乱棍打出去了。”
燕王虽然为了顾及名声对于前来求告的百姓都以礼相待,但也仅限于此,面都不见就让下人打发出去,连带着其他人也都一律不见,以免留下话柄。
加上这盐州城实在也没有什么值得燕王拉拢的大人物,这几日燕王可以说是深居简出。
自然池家的人也就不能得见。
当然,管家是报了名的,如果燕王想见他们,也能行个方便。
但经过堂审事件之后,燕王明显不想再和池家有什么瓜葛,如今借口一律拒绝了。
纵然是池家人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也是无法,这几日连管家都急得满嘴泡。
覆巢之下焉有完卵,这道理他如何能不明白?池家要是覆没了,他这个知道最多事情的管家也捞不到好。
此时看到池期徇自暴自弃的模样,管家也难免兔死狐悲,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。
正当两人沉默无言的时候,外面家丁突然跑进来,“老爷不好了,老爷,老爷!”
由于跑得太急,进内堂的时候家丁被门槛绊了一跤,家丁一个趔趄摔到了堂中,正好扑到了池期徇脚前。
池期徇一脚将人踹开,没好气儿道,“胡乱嚷嚷什么,有话不会好好说么!”
池家还没倒呢,这些下人居然也跟丢了三魂七魄一样,没个规矩。
“老爷不好了,外面……”家丁指着外头,叫道,“咱们府里被官兵给包围了!”
“什么?”池期徇一惊,从椅子上跌坐下去。
他坐在地上,摔得七荤八素却不觉得疼,呆呆地看着外面。
很快,他所在院子被人从外面破开门,一队府兵闯了进来。
池期徇一个怒急攻心,当场晕了过去。
……
在盐州城横行霸道已久的池期徇被抄家了。
又是新任知府办的案子。
知府先是以包庇之罪问罪池家,接着搜出了许多账本,勾出了池期徇从前行事残酷不仁,贿赂官员,徇私枉法等一些罪行。
府衙外更是张贴了告示,所有被池期徇害过的人,只要肯告官,一经查证属实,都能得到应有的赔偿。
于是掀起了一波告官热,府衙每日都有不少曾经被池期徇迫害的百姓或者商贾前去告官,又为池期徇的罪行增添了许多证据。
不到半月的时间,府衙罗列了池期徇林林总总百条罪状,数罪并罚,秋后问斩。
判决当日,池期徇被拉着游了一圈儿的街,百姓们都觉得大快人心,手里的鸡蛋和菜叶子不要钱一样往囚车上扔。
平时大家可是舍不得这么奢侈的,自从修路之后,大家手头都宽裕了,加上池期徇以往所作所为实在可恨,结仇的人实在太多,连方家都派人好好招呼了一番,以报当初忘恩负义、多行不义之仇。
池期徇的事儿在盐州城沸沸扬扬传了一段时间,得益于这两场官司,盐州的百姓也对这位新知府更加信服,街头巷尾时常都能听到关于袁相柳的议论。
袁相柳也没闲着,这边刚处置完了池期徇,就着手和孙大人做盐场的交接。
之前盐场平乱之后改良了制盐的方法,袁相柳将安参领的手下派遣过去一部分,让盐场能够正常运转,食盐不会短缺。
此番孙大人接手盐场,势必是要再招揽一批正经盐户的。
袁相柳带孙大人巡视了一番盐场之后,给了他一些建议。
盐场之前的盐户都是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,盐场供应他们日常生活,他们则给盐场做工。
不管做多做少,盐户们都没有额外的银钱可分,甚至盐场都不会给他们发一些奖励,这也是之前食盐产量低的一大原因。
如今改良了制盐方法,袁相柳觉得可以再改变一下盐场的模式。
为了打击私盐,盐户肯定是要一直生活在盐场附近区域的,可以避免一定的私藏夹带,这一点改不了。
但是,若还按照以前的模式,就算是给这些盐户吃些好的,穿些好的,只怕盐户们也没有足够的动力。
毕竟做多做少都是一样的生活,还是得有足够的奖励,才能让盐户更有动力。
第141章 流放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